印度不如中国,是因不懂“把汉中划给陕西”?别意淫了!
当传统的“犬牙交错”式行政区划遇到现代的政治制度,究竟是利是弊?本文提供了一种新的解读。
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:木青
在拐角,看到一个不同的世界
全文3314字,读完大约5分钟
印度军队非法越界进入中国领土,导致中印两军对峙已经一个多月了。
国内群情激奋,部分大V也不愿意错过10W+的机会,当然,其中不乏真知灼见,但更多是博人眼球、无稽之谈,看多了有伤智商。
比如,这篇《为啥印度不如中国?他们不懂“把汉中划给陕西”》,流传甚广,影响很大。
汉中划归陕西,这类举动于最初动机来说,是包藏祸心的,现实也是弊端丛生。
在今天某些人看来,反而,成为中国比印度强的证据。
真是咄咄怪事!
微信截图
不是智慧,是权谋
这篇文章的核心观点是,中国在省界划分时考虑了区域制衡原则,最典型的就是,把汉中划归陕西而非四川,从而“再未发生过四川地方政府主动挑起叛乱的事情,更不用说形成割据四川数十年的割据政权了。”
汉中位于出川要道
先从史实来看,汉中划给陕西其效果是值得推敲的。
四川盆地,易守难攻,自古就是枭雄割据称王的理想之地。比如,西汉末年的成家、三国时的蜀国、西晋年间的成汉、五代十国时期的前蜀和后蜀、元朝的大夏、明末张献忠的大西。
甚至,到了民国,虽然名义上天下一统,但四川仍然是土皇帝的天下。抗战时期,因为四川地方势力阻挠中央政府人事安排,蒋介石不得不亲自兼任四川省政府主席,一国元首任下级行政单位的一把手,恐怕是中外古今奇闻。
但有两点:一是四川割据政权,都很短命,最长的就是三国时期的蜀国,40多年。但其实当时天下三分,正处混乱之际。
二是四川割据政权都是偏安型的,没有什么扩张欲望,大都安心做土皇帝。比较例外的也是三国的蜀国,因为,北伐统一中国是蜀国的立国宗旨,关系到“合法性”,所以,硬着头皮也要北伐。
诸葛亮第一、二次北伐示意地图(来源:luanlishi.com)
再从动机来看,汉中划给陕西,初衷是包藏祸心的,压根不是什么中国老祖宗的政治智慧,而且帝王,特别是不自信的少数民族政权的权谋而已,完全不值得称道。
这篇文章,有意回避了一个关键的历史事实,汉中划给陕西,发生在元朝。
元朝,是少数民族政权。当然,而今中华民族是一家,元朝也是中国。
但当时的情况是,少数民族入主中原,统治一个文明程度高、人口规模大的区域,是很不自信的,所以,对汉人是打心底的不信任,并且时时提防,大搞等级制度。
重要的一手,就是在汉地把行政区划搞得“犬牙交错”。不光汉中划给陕西,在元代,湖广行省跨过五岭,统辖广西、海南,江西行省同样跨过五岭辖有广东,这样五岭就失去了其险要的攻守作用。
河南江北行省合淮河南北为一;中书省则跨太行山东西两侧,兼有山西高原、华北平原和山东丘陵3种不同的地貌区;江浙行省从江南平原一直延伸到到福建山地。
元代,秦岭、淮河、南岭、太行山等重要的地理单元,全部被拆分,搞得乱起八糟。
结果就是,在汉人地区,地方失去完整的形胜之地,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得到加强,其实,目的就是防止源于地方的汉人谋反。
元朝行省设置
民国时期著名地理学家傅角今就指出元朝,“划省之目的在于统治及控制。故纵的方面,指挥系统务求严密,不惮阶层繁复;横的方面,区域划分,旨重率制,不厌支离破碎,自难求其符于地理。”
简单说,汉中划归陕西,并没有完全实现作者所谓那么多好处,不过,决策者最初的出发点却很猥琐。
犬牙交错,弊端更大
题外话:行政边界划分,大体有两个原则,一是山川形便,也就是按照大山、大川等自然地貌划分,二是犬牙交错,就像元朝这种,人为把一个完整的自然地理单元划分为若干个行政区域。
这种犬牙交错的区域划分,一直饱受诟病。且不说,大乱时代,中国地方割据一直存在,最迟在民国还存在着形形色色、大大小小的军阀割据。所以,这个政策的成效就值得推敲。
但成事不足,败事有余。犬牙交错的弊端,却是实实在在,影响深远的。
元朝的行省划分,基本奠定了中国后世的区划格局。
中国历史地理学科主要奠基人谭其骧先生曾说:封建王朝划分行政区划,只考虑如何有利于当时的封建统治,而是否有利于地方建设和经济发展,根本不在考虑之列,所以划成了许多不合理的区划。最显著的莫过于陕西省。
中国地形图(来源:nasg.gov.cn)
这种祸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:
一是大量的边界冲突。
而今中国符合自然地理的省级边界(比如,陕西、山西以黄河为界),不到总边界的9%。在近现代以前,这原本也不是问题,因为人口规模小、生产力水平低下,没有开发的土地、资源很多,加上,很多边界本来也就人烟稀少。但1840年左右,中国人口突破4亿,近现代以来,随着现代化的展开,人多、地少(资源少)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。
跨越省界的麦地(来源:bokeyz.com)
同一个地理单元里生活着不同省份的人,大家去争夺土地、森林、草场、水资源。据估计,上世纪90年代,中国省级边界争议高达800多起,争议面积达14万平方公里,差不多相当于安徽省大小。发生了大量械斗,甚至群体事件。据说,自1959年以来,江苏、山东两省在微山湖湖区边界共发生冲突几百次,数十人死亡,数百人受伤。
尽管,通过政府通过勘界工作,逐步明晰了边界,这类事件逐步减少,但时至今日仍未完全消除。
但勘界也只是明晰了争议区域界线,并没有彻底解决犬牙交错对地理区域单元完整性的破坏,也没有解决历史上形成的大量飞地问题。
二是严重阻碍经济发展。
在小农经济时代,经济活动半径有限,这种犬牙交错的行政区域划分,还没有显示出多大影响。
但是在今天,负面作用愈来愈明显。
中国现实经济中存在着严重的“行政区经济”现象:行政中心,往往是一个区域的经济中心,而且,生产要素跨行政区流动的成本很高。
举个例子,拿公路来说,省界很容易出现断头路,高速收费站一般也设在省界,无形中就增加了运输成本,而且,外省牌照的车辆是也交警关照的重点对象。
甚至,不法分子也深谙其中之道。
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期刊《经济学(季刊)》,在2016年曾刊登过一篇文章,通过计量分析表明,元代以后,这种犬牙交错的行政区域划,造成了显著的经济损失。
中国统一的秘密,在传统文化,不在权谋
中国能保持长久的统一,和延绵不断的文化传承,根源不在权谋,而在渊源博大的中华文明。
孟子说:域民不以封疆之界,固国不以山溪之险。
可以说,真正的中国智慧,是看不上,汉中划给陕西,这种权谋伎俩的。
山川形便、犬牙交错,两个区域划分原则运用,一个显著特点是,在唐以前,以山川形便为主。比如,唐朝按长江、黄河、秦岭、剑阁等主要山川河流地理屏障把全国分为10—15个道,尽可能保证了同一区域文化归属同一道。
在唐以后,犬牙交错逐步起作用,元代已登峰造极,明清两朝又进一步发挥。
大体可以说,汉唐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巅峰,这些朝代整体态势是向上、开明、自信的,所以,能给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权。
但越到后来,统治者越来越狭隘,不自信,处处提防地方,只关心坐稳一姓江山,远胜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,所以,就有了防着地方的小手段。
唐代行政区划图(来源:wanhuajing.com)
孔子说:远人不服,则修文德以来之。
回到这篇汉中划给陕西的文章,文章认为,这种区域制衡保证了中国的统一。
这是对中国文化凝聚力的轻视。中国一统,靠的不是这种制衡的“小聪明”,而是中华文化的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。
《三国演义》开篇第一句“天下大势,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”,中国几乎妇孺皆知。统一,藏在中国人的骨子里,渗在中国人血脉里。
所以,中国大分裂之后,必有雄主,一统天下,这不仅是满足个人建功立业的欲望,更是使命,是自然而然的。
解放战争后期,美国、苏联都希望国共划江而治,但对这个新的“南北朝”,当时中国共产党领袖坚决反对。
文革时期的宣传画(来源:997788.com)
中国人这种统一的观念来自哪里?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。
很关键的是,天下观、周天子、秦国一统、书同文、科举制,这些饱含中国先民智慧的东西。
书同文(来源:weixinyidu.com)
反观那篇文章所说到的印度,内部的种族、宗教矛盾,分离倾向明显,其实恰恰是他们没有形成印度的共同体认同,他们看重自己的部落、宗教团体,胜过印度这个国家。
这和印度缺乏地域制衡,没有关系,或者说关系不大。
再举一个例子,美国州与州之间边界横平竖直,也没影响美国的统一。
面对外患,释放一下正能量本无可厚非。
中印之争(来源:经济学人)
但是,捧历史臭脚,非把糟粕说成智慧、精华,实在让人费解、匪夷所思。
老祖宗留下了很多东西,把三寸金莲之流当作宝贝,真正的智慧却明珠暗投,净学一些小伎俩、小权谋。
不得不说,是很可惜的。
参考文献:
赵聚军:《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研究》,天津人民出版社,2012年。
贺曲夫:《中国当代省制改革展望》,中国经济出版社,2011年。
浦善新:《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研究》,商务印书馆,2006年。
欢迎转发分享
▼
【世界华人周刊(wcweekly)版权所有】
华哥(zglgag168)编辑
世界华人周刊相关文章,戳下面
【点击蓝字可以直接跳转到文章】
《世界华人周刊》长期面向海内外征稿、征集写作线索
投稿邮箱:wcweekly@yeah.net
回复关键词“投稿”查看详细说明
▼
长按二维码 关注看更多